發展“實驗室經濟”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培養解決“卡脖子”“卡腦子”“卡嗓子”難題的拔尖創新人才、讓市場敢用愿用民營中小企業的科技產品……在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召開期間,市政協委員聚焦科技創新提出多項提案,為深圳全方位深層次建設創新之城建言獻策。發展“實驗室經濟”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皩嶒炇医洕弊鳛橐环N以企業為主導、以實驗室為載體、面向市場的技術創新模式,能夠迅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民盟深圳市委會向大會提交集體提案,建議大力發展“實驗室經濟”,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該提案建議,鼓勵扶持一批高新龍頭企業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通過與深圳現有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尖端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打造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技術開發的全鏈條實驗室體系,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搭建起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橋梁;基于實驗室科技創新,帶動上游科研和下游應用,進而輻射整個科技產業集群,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探索布局可持續發展的“實驗室經濟”。提案認為,此舉不僅能促進本地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還能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匯聚,進一步增強深圳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注入新活力。“直通車”讓中小企業創新成果“被看見”民營企業是深圳創新力的重要來源,但其中有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著新技術、新產品缺乏應用場景的問題,尤其是具有不確定性、高風險性的顛覆性技術,市場往往不敢用、不愿用。對此,無黨派人士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優化企業幫扶機制、拓寬中小企業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的集體提案。該提案建議,成立顛覆性技術創新委員會,發揮“直通車”功能,常態化、制度化地征集、驗證和管理各渠道上報的顛覆性技術項目,確保民營中小企業的顛覆性技術可以通過該渠道“被看見”。此外,優化顛覆性技術評議驗證流程,突破現有評估框架約束,對較難驗證的顛覆性技術,遵循“無法完全駁倒則不排除予以資助”原則,最大程度保護顛覆性技術。構建多主體參與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市政協科教衛體委、教育界別提交關于堅持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加強深圳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集體提案。該提案建議,構建政府牽頭,企業、學校、社會等多主體參與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統籌培養能夠破解“卡脖子”“卡嗓子”“卡腦子”等問題的拔尖創新人才。該提案建議,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普育式”人才培養工作,從關注極少數智商超常兒童轉向尊重并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讓每門課程都發揮出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鼓勵高校通過周末科學課堂、寒暑期科學夏令營等形式,發現、培養一批有拔尖創新潛質的中小學生,探索“一流大學+一流中學+一流企業”聯合發現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新機制。同時,加快推動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建立健全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機制,將高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緊密連接起來,助力培養各類緊缺型拔尖創新人才。編輯 楊渝嘉 審讀 張雪松 二審 黨毅浩 三審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