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黨校(行政學校、社會主義學校)2023-2024學年秋季學期系列培訓班開班式在明德堂舉行。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出席并作開班講話。


張東剛指出,9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黨校(行政學校、社會主義學校)正式組建,這是學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戰(zhàn)略之舉,是統(tǒng)籌推進全校“走新路”總體布局的重要之舉,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創(chuàng)新之舉。在新的組織框架下,學校黨校(行政學校、社會主義學校)將以“強化黨的領導、賡續(xù)紅色血脈、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為總體原則,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學校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職責使命,系統(tǒng)重塑整體布局,不斷優(yōu)化運行質態(tài),實現(xiàn)培訓范圍更廣、培訓體系更健全、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努力成為學校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才教育培養(yǎng)的主陣地、開展理論宣傳研究闡釋的重要陣地、干部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和實踐平臺。

圍繞“砥礪政治品格、錘煉過硬本領、不負時代使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貢獻人大力量”這一主題,張東剛強調,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黨校要在學習和日常教育培訓中,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傳好馬克思主義真理之道,授好推動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之業(yè),解好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所遇之惑,肩負起為黨育才的神圣職責。
一是系統(tǒng)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對系列重大時代課題的回答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對系列重大時代課題作出科學回答并形成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同志們既要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這些主要內容,又要做到整體把握、融會貫通,不斷推動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對各領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對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都要放在整個科學體系中來認識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
二是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重點。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學校建校80周年賀信精神、到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不斷增強學習系統(tǒng)性、提升學習穿透力、保持學習常態(tài)化,始終牢記囑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同時,結合“十三個堅持”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進行的集中概括,重點把握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科學布局、價值追求、重點任務,逐條對標對表,在學校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中把“十三個堅持”落實落細落到底。
三是全面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精辟概括為“六個堅持”,深刻揭示了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場、深邃的理論觀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六個必須堅持”是在不斷應對各種復雜局勢與風險挑戰(zhàn)中形成的,是現(xiàn)階段我們分析世界現(xiàn)狀、趨勢和規(guī)律的方法指導,也是我們應對時代挑戰(zhàn)、經受重大考驗的制勝武器。同志們要牢牢把握貫穿其中的根本價值立場,不斷體會其中蘊含的基本方法,解決好立場問題和方法問題,運用好研究解決問題的“總鑰匙”。
張東剛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中國人民大學作為“龍頭的龍頭”,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zhàn)略高度,從六個方面準確把握高等教育何為、人大何為這一關鍵問題。
一要強化根本保證。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把“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最高政治原則和規(guī)矩落實到教育強國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堅持黨的領導融入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堅持和加強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底色不變、方向不偏、動力不竭。
二要扭住根本任務。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切實做好強根固本、紅色基因傳承的工作,以思政創(chuàng)新發(fā)展增強育人實效,全力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大力培養(yǎng)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三要擔當重要使命。著眼全局看教育,立足政治強教育,守住高質量發(fā)展“生命線”,遵循教育規(guī)律辦學治校,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ǎng)質量,當好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先鋒,真正肩負起打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光榮任務,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fā)展能力。
四要激發(fā)根本動力。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實現(xiàn)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對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的新要求,持續(x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堅決破除一切制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基層黨建與事業(yè)發(fā)展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校科學發(fā)展的教育體制機制。
五要傳播中國聲音。堅持面向世界、融通中外,以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為己任,不斷增強將中國聲音準確廣泛在國際輿論中傳播的能力、用中國理論深入研究世界變局的能力、以中國思想積極推動文明進步的能力,不斷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六要夯實“基礎工作”。把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的要求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各領域,弘揚紅色教育家、人民教育家的光輝事跡和精神品格,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支持和吸引優(yōu)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培養(yǎng)造就“經師”和“人師”相統(tǒng)一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張東剛指出,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同志們要扛起攻堅克難的重要職責,形成破舊開新、勇走新路的強大合力,奮力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棟梁先鋒。
他對此次參加培訓的各類學員群體提出要求。
中層干部要提升履職能力,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戰(zhàn)略與策略的關系、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關系,當好“施工隊長”。
基層黨組織書記要強化政治意識、履行政治責任,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當好“排頭兵”“領頭雁”,引導教師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教育引導學生黨員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成為新時代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基層管理干部要增強業(yè)務能力,提升政治能力、克服本領恐慌、奮力擔當作為、改進工作作風,走出辦公室、揪住真問題、回應真關切,做好“業(yè)務尖兵”,真正成為支撐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力量和“走新路”的組織保證。
黨員發(fā)展對象要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入黨動機,要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tǒng)學、融入日常學,扎扎實實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對黨的樸素的感性的認識上升到自覺的、理性的高度,爭取早日成為先鋒分子。
黨外人士要筑牢思想防線,正確認識當前國內外局勢的復雜性、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聚焦“走新路、開新局、創(chuàng)一流”的中心任務,充分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為推動學校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
張東剛特別強調,“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這是黨中央對于人民大學的肯定和鞭策,更是人民大學理應扛起的使命和責任。希望各位以本次學習培訓為契機,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鮮紅的基因血脈為精神支撐、以過硬的能力素質為尖刀利刃、以不懈的奮斗拼搏為動力源泉,成為走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上的“排頭兵”,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應有貢獻!
黨委副書記齊鵬飛主持開班式,他強調,希望全體同志積極參與后續(xù)培訓活動,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理論水平、專業(yè)能力、實踐本領,為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貢獻力量。
學校中層干部系列培訓班學員代表,基層黨組織書記系列培訓班學員代表,基層管理干部系列培訓班學員代表,黨外人士系列培訓班學員代表,第42期學生發(fā)展對象暨第41期教工發(fā)展對象培訓班學員、輔導員及部分學生骨干共約1300人分別在主會場和視頻分會場參加培訓。
